“天價”運費和航運公司第二季度的巨額利潤受到貨主的猛烈抨擊,一份新報告稱承運人聯盟正在“壓制”貨運。
根據MDS Transmodal和全球托運人論壇(GSF)的市場評估,第二季度集裝箱運輸量增長了4%,同比增長了22%,接近疫情爆發前的增長水平。
MDS表示,承運人“實際上已經滿負荷”運營,大多數航線的利用率達到90%,并指出,“在某些關鍵市場”,基于船舶共享協議的運力份額超過了40%。
MDS Transmodal董事長Mike Garratt表示:“這種高度的整合有利于使航線能夠根據不斷變化的需求調整運力分配,但結合由此產生的非常高的利用率,使得運費保持在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這意味著一些潛在的運費可能會受到抑制。”
事實上,GSF主管James Hookham表示,托運人面臨著集裝箱運輸市場的“崩潰”——“運費飆升,艙位拍賣,垃圾的服務表現”。他補充稱:“所有行業指標都顯示大量貨物沒有移動運輸——箱子被滯留、堆放在碼頭,或堆放在出口倉庫中等待艙位。”
報告還說,在承運人利潤飆升的情況下,過去18個月里每個集裝箱的運營成本“幾乎沒有變化”,航運公司“每個集裝箱的收入比疫情開始時高出兩倍以上”。然而,雖然沒有特別提到MDS/GSF審查,但班輪游說團體“Shipping Australia”聲稱,運營船舶的成本“大幅飆升”。該公司表示:“自2020年5月底以來,租船成本已飆升至773%,船舶燃料成本已從2020年4月的每噸155.50美元增至每噸435.50美元,增長近三倍。”
“不要被宣傳所欺騙;運營船舶的成本很高,而且還在增加。”該游說團體表示,新冠疫情造成了需求緊縮,與貨運量的大幅增加相比,運力的供應正在緩慢適應。“如果需求激增而供給適應緩慢,價格將不可避免地上漲。這是基本的經濟學。”澳大利亞航運公司說。
與此同時,它指出,航運公司增加了船舶的供應,以前閑置的船隊重新投入運營,“非專業多用途船舶,甚至海岬型散貨船,都被租用運輸集裝箱”。它還補充道,“遠洋運輸已經投資了大量新船舶和新集裝箱訂單”。
該組織還將行業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歸咎于集裝箱港口,聲稱額外的供應被碼頭擁堵和港口表現不佳所浪費。該組織表示:“由于船只被迫在港口擁堵的排隊中浪費時間,相當于全球最大船隊的供應量實際上正在被浪費掉。”澳大利亞航運敦促托運人將他們的游說努力導向真正需要的地方——港口擁堵和糟糕的表現。
澳大利亞航運業首席執行官Melwyn Noronha補充說:“托運人群體中某些人的誤導性陳述描繪了航運業的一幅虛假景象,盡管政府施加了種種限制,但在整個疫情期間,航運業表現一直非常有彈性,性價比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