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首艘自主航行的300TEU(標準箱)集裝箱商船“智飛”號在青島女島海區順利開展海上測試。該船是中國首艘具有智能航行能力、面向商業運營的運輸貨船,也是目前在建的全球噸位最大的智能航行船舶。
據介紹,“智飛”號總長約110米,型寬約15米,型深10米,設計航速為12節。該船具有人工駕駛、遠程遙控駕駛和無人自主航行三種駕駛模式,能夠實現航行環境智能感知認知、航線自主規劃、智能避碰、自動靠離泊和遠程遙控駕駛等功能。“智飛”號配備船舶航行輔助系統,以便在人工駕駛模式下為駕駛員提供信息、環境認知、避碰決策、安全預警等全方位的輔助支持。
據悉,“智飛”號集成并安裝有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完全自主研發的自主航行系統,采用中船重工第七〇四所研發的大容量直流綜合電力推進系統,并首次在同一船舶上實現直流化、智能化兩大技術跨越,能夠實現航行環境智能感知認知、自主循跡、航線自主規劃、智能避碰、自動靠離泊和遠程遙控駕駛。該船通過5G、衛星通信等多網多模通信系統,可以與港口、航運、海事、航保等岸基生產、服務、調度控制、監管等機構、設施實現協同。
此次海試主要進行自主避碰功能、自主循跡航行功能、遠程遙控駕駛功能及航速、穩性、拋錨、回轉性等方面的航行試驗,全面檢查航行狀態下設備及系統的協調性、穩定性及安全可靠性。設備及系統的各項性能指標數據,測量設計和建造質量是否滿足本船技術狀態的要求。
青島海事局副局長劉波說:“智能船舶的探索應用是海洋強國、交通強國戰略的具體實踐,為保障‘智飛’號海測階段圓滿完成,我們與船方保持密切溝通,提前發布航行通告,派出海巡船艇對相關海域進行警戒,交管中心也開辟獨立的遠程監管窗口,配合完成相關科目的測試,在后續工作中,海事部門將加快構建智能航運監管系統與平臺,為智能船舶在自主航行、靠離碼頭、海上應急等方面進行提供更好地海事保障。”
劉波表示,“智飛”號的建造對中國智能航運技術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對于中國智能船舶建造的相關標準法規制訂具有指導意義,將為中國未來智能船舶和智能航運的發展提供重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