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家進入西藏的發電央企,中國華能秉承援藏初心,十數年如一日,踐行著“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言辛苦、奉獻不計得失”的中國華能西藏精神,建電站、修公路、惠民生、謀發展……截至目前,中國華能在藏投資累計超過200億元,無償援助西藏1.5億元,支持落后地區電力建設,推動西藏電力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筑壩:聚力水能興藏
“十三五”期間,中國華能聚焦改善民生和服務西藏發展大局,扎根雪域高原,全力保障藏木水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
作為西藏電網主力電源,藏木水電站累計發電量超過120億千瓦時,為雪域高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
中國華能藏木水電站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提升高度最大、提升距離最長的魚道工程,保證魚類順利過壩。
“十三五”期間,中國華能堅持低電價、優服務,建成電力調控中心和“調控一體、智能輸配”的可再生能源局域示范微電網,不斷提升全縣用電質量。
2015年底,中國華能援建墨脫縣亞讓水電站及線路延伸工程全部投產,徹底解決了墨脫人民用電難的問題。
按照“建設一座電站、發展一方經濟、保護一方環境、造福一方百姓、穩定一方社會”的方針,中國華能充分發揮能源電力央企優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積極開展“以就業促脫貧”專項行動,累計招聘西藏本地生源41人,吸納藏族同胞7500余人次參與工程建設,增設“扶貧公益崗”,優先聘用當地百姓,增加百姓收入。
建設墨脫縣可再生能源縣域電網示范工程
筑路:聯通蓮花秘境
2021年5月16日10時16分,中國華能派墨公路最后一個控制性節點工程--老虎嘴隧道勝利貫通,比原計劃工期提前228天,標志著歷時近7年建設的派墨公路全線聯通。
俯瞰中國華能派墨公路多雄拉隧道墨脫出口段 董志雄 攝
中國華能派墨公路全長67.22公里,總投資約20.15億元。公路建成通車后,使林芝市至墨脫縣的道路里程由原來經波密縣的346公里縮短為經派鎮的180公里,通行時間由原來的12小時縮短至4小時左右,并與現有扎墨公路形成進出墨脫的交通環線。
同時,公路還將有效提升雅魯藏布大峽谷觀光旅游和優質農產品銷售水平,促進地方的旅游、商業、農牧業長足發展,全面帶動沿線百姓增收致富。
在派墨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中國華能投入1.8億元采購全斷面雙護盾硬巖掘進機(TBM)進行多雄拉特長隧道施工,減小了爆破施工對周邊自然環境的擾動;投入250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在沿線路基路肩和渣場區栽植灌木、喬木3300余株,累計撒播灌草花超過17萬平方米;對200余株胸徑大于80厘米的古樹進行掛牌保護,對21株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桫欏實施避讓或就近移栽保護......
筑夢:決戰脫貧攻堅
在完成墨脫電力援藏后,中國華能人沒有著急轉身離開,而是選擇留下堅守。
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2011年以來,中國華能先后組建10批次共30支“強基惠民”駐村工作隊,派出扶貧干部113人次,先后入駐浪卡子縣雜塘村,加查縣瑪羅村、達堆村,墨脫縣墨脫村、亞東村等地,幫助百姓脫貧致富。
在墨脫縣脫貧難度大、自然條件艱苦、交通極為不便的幫辛村、幫果村、宗榮村,中國華能的駐村工作隊積極協助村“兩委”探索各村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先后投入200多萬元,帶領老百姓增收致富。
駐幫果村和駐宗榮村工作隊緊扣“墨脫茶葉”做文章,發展茶葉種植,創收兩萬余元。駐幫辛村工作隊發展“墨脫石鍋”特色產業,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互聯網”的經營模式,統一了石鍋加工標準、拓寬了銷售渠道。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為此,中國華能先后投入“棟梁工程”助學金27萬余元,對品學兼優的學生給予獎勵,對困難家庭的學生進行資助。與此同時,中國中國華能還定期舉辦“國企開放日”活動,邀請小學生到水電站參觀學習,形成興學重教的良好氛圍。
經過中國華能與當地百姓的共同努力,2018年12月,幫辛村、幫果村、宗榮村三個自然村實現整體脫貧。
黨建互聯共建、同舟工程救急、祝福工程興農、飲用水凈化、入戶浴室及廁所修建、村內道路硬化、供電線路改造……一樁樁“小事”鞏固著百姓脫貧的成果,續寫百姓奔小康的“振興路”。
如今的墨脫夜景
中國華能攜手藏區人民共同發展,為西藏能源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十四五”時期,中國華能雅江公司將研究建立鞏固脫貧成果,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充分利用公司在藏項目吸納當地百姓就業,持續加大消費扶貧力度,全面對接國家戰略,讓雪域高原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圖文來源: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