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具現代化的城市之一,上海正積極推進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和智慧交通體系建設。
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運營項目(簡稱項目)是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從技術研發向商業落地的前瞻探索,是實現交通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具體舉措,成為落實交通強國戰略的重要抓手。
圖片來源:交通運輸部
2019年5月項目實施以來,積極在“車輛側、道路側、平臺側、政策側、法規側、安全側、網絡側、商業側”等8個方面下真功、求實效,打通示范運營環境的“技術流、信息流、業務流”。
經過兩年多的技術迭代、試點運營、跟蹤評估和探索總結,上汽紅巖智能重卡基本具備了從“洋山港碼頭-東海大橋-深水港物流園區”的自動駕駛及載貨運輸能力。2020年全年完成2.12萬TEU運輸量,超額完成年度目標。2021年計劃完成4萬TEU轉運任務,截至8月底已完成2.67萬TEU運輸量。
圖片來源:中國航務周刊
截至今年8月底,項目初步實現“四個突破”:
● 實現了從“道路測試”到“示范運營”的突破。
項目自2019年開始立項,經過不斷的調試準備和技術迭代,車輛智駕性能穩步提升,作業流程持續優化,打通全流程智駕難關,智能重卡實現從單一的道路測試研發向復雜真實作業場景下的載物運輸轉變。
經過兩年半來的道路測試和技術迭代,上汽智能重卡智駕性能穩步提升,作業流程持續優化。目前,已累計轉運集裝箱約4.79萬TEU,標志著智能重卡初步實現規模化示范運營目標。
圖片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 實現了從“單車智能”到“車路協同”的突破。
完成深水港物流園區-東海大橋-洋山一期/四期碼頭40.7公里測試道路的智能路側設施改造工程。上汽紅巖智能重卡實現與智能路側設備的信息互通,具備閘口信息互通、信號燈車速引導等功能。洋山港區已初步具備一定的車路協同應用配套能力,并率先完成車路協同典型場景的應用落地。
在洋山港區內持續開展精準倒車、精確停車、自動裝卸箱等復雜場景測試,組織港區內智能調度、路徑規劃等功能開發,實現智能重卡與輪胎吊等裝卸設備的信息交互功能。同步開展智能重卡編隊行駛能力測試,有效提升了智能重卡全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圖片來源:交通運輸部
● 實現了從“獨立平臺”到“系統融合”的突破。
根據項目需要,上汽集團和上港集團聯合開發智能重卡業務信息控制系統,搭建了集裝箱轉運業務集中調度管控平臺,實現了深水港物流WMS系統、上港物流車隊管理TMS系統、碼頭TOPS生產管理系統和上汽FMS車輛管理系統等多個生產系統之間的信息融合。同步推進通關查驗流程和道口系統對接,為實現智能重卡全流程智駕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 實現了從“技術研發”到“商業探索”的突破。
項目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研發與功能測試、系統集成與信息互通、數據采集與道路評估、成本控制與流程管理、系統可靠性提升與規模化示范運營等方面循序推進。經過一年多的摸索試驗,基本形成了政府指導、企業合作、機構評估和政策支持的聯合推進機制,探索出了一條較為完備的智能網聯汽車應用落地實施路徑,對推動智能網聯汽車進行大規模商業化做了積極探索和技術儲備。
項目加快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服務上海智能交通體系建設,助力上海港海公鐵集疏運體系形成,不斷提升上海城市數字化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圖片來源:中國交通報
下一步,為深入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要求,積極推進上海智慧交通體系建設,助力上海智慧港口建設,項目將從加快攻關核心技術、持續拓展應用場景、優化完善產業生態、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等方面持續用力,打通示范運營的“技術關、商業關、法律關”,探索智能重卡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商業應用路徑。
同時,按照近期、中期、遠期分階段實施,在確保經濟、安全、效率的前提下,緊緊抓住智能重卡智駕功能的迭代升級這個重點,推進智能重卡實現萬箱級、十萬箱級、百萬箱級運輸量的商業化示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