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
要志在萬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
——習近平總書記
智慧化是港口發展必由之路
港口是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和重要支撐。加速港口智能化、自動化的升級轉型,是實現港口智慧化的必由之路。
當今世界,隨著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科技應用的不斷落地,青島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洋山深水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等項目建成投產,標志著我國沿海大型港口已向著智慧化、無人化碼頭轉型升級,信息化水平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圖源:青島港
內河航運 提速亟待升級
我國目前初步形成以長江、珠江、京杭運河、淮河以及黑龍江和松遼水系為主體的內河水運體系。其中長江干線連續多年成為全球內河運輸最繁忙、運輸量最大的黃金水道。由于受航道水深、河道橋梁、潮汐等條件的限制,我國現有內河港口大多屬于中小型港口。
我國內河港口分布
當前我國內河中小型港口多為管理較為粗放的勞動密集型港口,主力貨種以砂石料等低貨值貨種為主,兼顧部分煤炭、糧食和少數集裝箱等,承載了全國乃至區域間到生產消費終端的重要物流區域節點功能。
作為物流鏈的關鍵節點,內河港口普遍存在生產成本高、創新動能不足、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等問題。隨著貨運業務量的不斷擴大,內河中小型港口將面臨成本與競爭的“雙面夾擊”。
● 部分內河港口企業對信息化認識不足
部分中小型港口企業仍采用粗放管理模式,認為信息化建設對自身企業管理提升有限,投入與企業效益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中小型港口企業信息化推廣滯后,缺少人力與物力的支持。
● 缺少信息化專業人才儲備
大部分企業缺乏專業的信息化管理人員,部分企業已使用一些信息化管理軟件,但后期信息化系統維護管理能力與企業發展需求嚴重不匹配,導致部分信息化功能無法滿足港口企業的現實需求。
● 科學管理水平不高,創新動力不足
部分中小型港口企業未對作業流程管理、倉庫管理、財務管理及設備管理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信息化目標難以量化,運用手段比較匱乏,大都沿襲原有的經驗性做法,實質創新較少,管理水平相對較低。
圖源:張家港港務公司
數字化是智慧港口拼圖中的關鍵部分,上海舶云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與張家港天力科技自動化有限公司聯合打造“舶云天力”品牌,充分調研內河中小港口問題,不斷梳理和優化業務流程,以效率和成本為抓手,推出極具性價比和實用性的內河港口智能信息化解決方案,為持續的內河港口數字化升級提供堅實基礎。
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綱領,加速構建和完善內河港口新基建,將數字技術與內河港口生產深度融合,建設智慧內河港口,提升內河港口資源配置和運輸組織能力。
補短板、轉動能、優服務,數字科技為內河港口的智慧化建設提供巨大驅動力,推動內河港口水運的質量發展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舶云天力 科技賦能內河港口
圖源:江陰電子口岸
江蘇江陰港在港口生產中快速融入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時代先進技術,由上海舶云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部署了國內領先的智能散雜貨碼頭操作系統GCTOS,打造智慧港口集聚區。結合張家港天力科技自動化有限公司自行研發的無人值守稱重管理子系統,將13臺地磅接入GCTOS進行信息化管理,將原先需要60名左右的工作人員來負責車輛進出港過磅,縮減到僅需9人。
揚子江港務碼頭 圖源:靖江日報
自動化港口依托新基建和新科技勢能。“舶云天力”積極搶抓數字化轉型先機,集新一代數字技術,深耕智慧港口生態構建、工業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等全方位信息技術服務領域。
圖 平臺架構
以自主研發的智慧港口一體化生產管理平臺(Z-Port),配合無人值守管理系統等產品,為國內中小型港口量身定制了智慧化的解決方案。
整合港口生產、管理、結算、安全等模塊,打通數據共享通道,實現線上線下協同服務。全面提升內河港口貨運效率,大大降低人力成本,賦能內河中小型港口提速增效。
未來舶云天力將在全自動化碼頭和智慧港口領域,持續開發新的科技成果應用,助力內河港口碼頭生產設備自動化、生產系統智能化,加速科技與業務的全面深度融合,為激活內河港口的生產活力貢獻更多“智慧方案”與“智慧力量”。
內容來源:綜合整理新華網、中國網、中國水運網、江陰電子口岸、江陰發布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