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以下簡稱《清單》)的梳理總結,是去年多部門《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匯集各地成功案例形成的,其中涉及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清晰精準、實操性強,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和推廣價值。
立足行業制定發展策略
“《清單》中梳理總結的19項主要舉措具備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濟大學建筑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廣斌認為,數字化工程設計方面應得到很好的應用推廣。另外,模塊化施工與智能施工對建筑業生產具有顛覆性的影響,可以極大促進行業技術的進步和創新,特別是在信息通信技術方面的應用。
王廣斌表示,《清單》中梳理總結的19項舉措,反映的是建筑行業在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突破或者實踐。不同地區的建筑產業基礎和特點不同,在學習和參考研究中,各地在明確未來的發展趨勢和了解、學習技術創新與應用時,需要結合各自的環境特點和條件,制定切實可行的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策略。
中交匯通橫琴廣場項目 圖片來源:中國交建
在推進整體戰略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建筑業企業和市場的自主創新的主體作用。政府是行業變革的引導者,主要責任和工作重點是要創造出一個有利于行業、產業創新和發展的環境,不過多介入產業發展和市場行為。
結合實際 探索有效路徑
《清單》中的可復制經驗做法是在許多工作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在行業內具有積極作用。
北京城建集團總工程師李久林舉例說道,在制定統一的智慧工地標準方面,北京市的智慧工地評價標準目前正在征求意見。
圖片來源:中國江蘇網
在推進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智慧工地策劃、夯實各方主體責任方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狠抓“推動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工作,成效顯著,建設單位也非常重視,對于整個行業建設工程的質量安全,包括智能建造的推動都有很大的引導作用。
李久林認為,各地在借鑒《清單》中的經驗做法時要把智能建造和新型工業化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工業化、機械化來實現智能化。智能建造也要選擇合適智能建造的路徑,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結合本地區的優勢,通過先走工業化道路,然后再發展智能化。
上海市奉賢區智慧工地工地洗車臺安裝 圖片來源:云商訊
技術創新 激發轉型活力
建筑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長期以來,工業化、信息化水平較低,生產方式粗放、勞動效率不高、能源資源消耗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比較突出,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節能技術融合不夠,建筑產業互聯網和建筑機器人的發展應用不足。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筑系教授袁烽表示,《清單》中的可復制經驗做法有助于建筑業生產效率和施工質量的大幅提升。
中國城鄉總部經濟產業園 圖片來源:中國交建
一方面,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對勞動力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勞動力短缺、生產技術落后、工人技能素質偏低等問題不斷凸顯。而建筑工程作為一種特殊的制造業,受到原材料生產、建造設備自動化等因素的嚴格限制。
新一輪科技革命無疑是建筑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如何利用信息化技術將勞動密集型、粗放型的生產方式轉變為精細化、系統化、智能化生產模式,成為建筑產業升級的關鍵問題。
袁烽認為,在推動建筑新技術和新裝備的發展過程中,頂層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往往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在通過自上而下制定政策要求和資助激勵的同時,還需要注意新技術發展應用的需求導向問題。政策控制可以在起步階段確保一定的成效,但只有切實的需求導向才能支撐新技術的長期穩定發展。
圖片來源:中國建筑
據統計,大型項目的施工時間通常比預計的要長20%,而實際成本可超出預算80%。因此,在借鑒《清單》中的做法時,對于復雜的現場施工環境和批量化生產的需求,如何整合與協調各項技術平臺、工具端研發、建筑材料、建造任務和現場環境之間的關系,將成為建筑產業化未來發展的重要步驟。
其中,由于BIM技術可以在建筑的設計、生產和維護等諸多階段進行精細化管理,有效縮短工期、節約成本、保證質量,提高項目完成度,因此經濟層面的需求引導也將為BIM的推廣提供關鍵的推力。在推動新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的同時,要不斷保持對新技術的研發和整合,為建筑產業化的發展提供無限助力。
圖片來源:中國建筑
《清單》全面匯集了現階段部分省市在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鑒,但各地在應用過程中還需結合當地經濟技術情況,因地制宜、協調發展,避免照搬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