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至5日,由交通運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將在滬舉行。
10月26日上午,交通運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相關情況,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易繼勇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我國航運業成就舉世矚目
易繼勇介紹,航運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通國際的重要橋梁,承擔了中國95%以上的國際貿易運輸,是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產業,也是支撐我國全方位、全領域、深層次、高水平對外開放、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領域。
近年來我國航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一是船隊、港口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到2020年底,我國海運船隊控制運力規模達到3.1億載重噸,居世界第二位。中遠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經營船舶運力規模分別已經達到全球綜合類航運企業第一位和第二位。我國已成全球海運連接度最高的國家,海運服務網絡聯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港口。港口規模穩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分別占8席、7席。
二是航運競爭力明顯增強。國際海運業實現全面對外開放,依托自貿港、自貿區開展了一系列航運制度和政策創新并向全國復制推廣,運輸便利化水平顯著提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航運交易、航運金融保險、海事仲裁、航運和法律信息服務等現代航運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航運“軟實力”不斷增強。2020年在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首次躋身世界排名前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顯著提升。大連、天津、廈門等區域性航運中心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
三是科技創新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北斗系統正式納入全球無線電導航系統,成為繼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后第三個被國際海事組織認可的海上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實現自主集成創新的重大突破。港口機械、海上大深度飽和潛水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交通裝備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至2020年,累計建成自動化集裝箱碼頭9個,在建7個,涌現了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引領世界智慧港口新潮流。
四是綠色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深入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水水中轉、江海直達運輸,推動集裝箱和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由公路向鐵路和水運轉移。2020年,港口集裝箱完成鐵水聯運量687萬 TEU,“十三五”期年均增長23%。加快船舶排放控制區建設,開展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干散貨碼頭粉塵專項治理等工作,積極推進“碧海行動”,鼓勵港口和船舶應用新能源、清潔能源,推進港口岸電建設及使用,主要港口五類重點專業化泊位岸電設施覆蓋率達到75%。
五是水上安全監管及救助能力持續提升。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強化水上交通領域風險管控。我部印發《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設工作方案》,加快構建“多維感知、高效協同、智能處置、優質服務”的現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動態管控新格局。安全應急通信覆蓋水平和保障能力繼續提升,船舶動態監控管理與服務更加高效。海空立體搜救體系基本建立,重點水域沉船整體打撈能力和水下機械掃測作業能力全面提高。
六是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我國已連續16次連任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參與國際海事合作的深度、廣度得到大幅提升,在國際海事規則標準制定中的貢獻明顯提高。2019至2020年,中國向IMO各委員會/分委會提交提案123份,年均超60份。
七是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保通保暢工作。疫情以來,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修訂印發了船舶船員、港口及其一線人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嚴格落實高風險崗位人員疫情防控。行業高風險崗位人員疫苗接種實現應接盡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主要港口始終保持正常運轉,遠洋貨輪晝夜穿梭,全力保障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體現了中國擔當。
未來,交通運輸部將深入貫徹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部署,以《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為統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推進世界一流港口建設和海運、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譜寫交通強國航運篇章,全力以赴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我們也將繼續秉持和弘揚絲路精神,堅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與國際航運業界攜手同行,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推進國際航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支持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針對如何推進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易繼勇介紹,交通運輸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度重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落實國發19號文各項目標任務。交通運輸部分別于2010年、2012年、2016年三次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簽署“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合作備忘錄”,全力支持上海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發展現代航運服務、促進和規范郵輪產業發展。
二是推進區域港口的協同發展,充分發揮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區域港航發展的協調機制作用,支持部市兩地深化合作,推動建設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提升現代航運服務能級,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一體兩翼”格局不斷完善。
三是支持航運制度創新先行先試。支持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依托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探索創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運發展制度和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四是推進關鍵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洋山深水港建設,2018年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建成投產,這是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碼頭。洋山港區集裝箱吞吐能力已超過2000萬標箱。安排資金支持長江口深水航道建設工程和向上延伸工程、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上海港集裝箱內河集疏運通道等項目建設,有效地提高了長江黃金水道的通過能力,推進了上海和長江下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五是支持航運服務能級提升。積極引導航運科技創新發展,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全自動碼頭成為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港區。支持上海航交所發布系列航運指數。支持航運公司總部、國際班輪公司區域營運中心、航運功能性機構落戶上海。支持上海市舉辦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等國際性航運論壇活動,搭建國際航運交流合作平臺。
六是推動航運市場環境持續優化。我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減降本增效、放管服改革等行業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指導上海市結合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深入推進上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的升級版。
圖/文來源交通運輸部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