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結果。共計74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預計2022年累計為患者減負超300億元。
本次調整,共計對117個藥品進行了談判,談判成功94個,總體成功率80.34%。其中,目錄外85個獨家藥品談成67個,成功率78.82%,平均降價61.71%。
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的范圍包括近5年新上市或說明書修改的藥品,國家基本藥物以及新冠肺炎治療用藥。本次調整,共計74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涉及21個臨床組別,新納入藥品精準補齊腫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見病、婦女兒童等用藥需求,患者受益面廣泛。
調整后,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總數2860種,將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與原市場價格相比,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本次談判預計2022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超過300億元。
7種罕見病用藥納入目錄
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中,7種罕見病用藥通過談判方式進入醫保目錄中。罕見病又稱“孤兒病”,是指那些發病率很低、很少見的一類疾病,一般為嚴重的、慢性的、遺傳性疾病,且常常危及生命。
以脊髓性肌萎縮癥(SMA)為例,這是一種由于脊髓前角及延髓運動神經元變性,導致近端肢體和軀干進行性、對稱性肌無力和肌萎縮的神經變性病。據估算,我國新生兒SMA患者每年新增1200人,存量患者約3萬人。治療這種罕見病的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在今年的醫保目錄藥品談判中。經過這次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后,這款藥品不僅降價,更能夠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內容,將極大減輕患兒家庭的就醫負擔。
11種藥品被調出目錄是否會影響相關疾病治療用藥?
本次調整中,有11種藥品被調出目錄。針對這一調整是否會對相關疾病的治療用藥產生影響,發布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事業管理中心副主任隆學文表示,經過專家評審,這11個藥品均為臨床價值不高且可替代,或者是近幾年在國家招采平臺采購量較小的藥品。這些藥品的調出,經過了專家認真、嚴格論證,按程序確定。
據中國藥學會發布的《中國醫保藥品管理改革進展與成效藍皮書》顯示,自2018年以來,醫保藥品在醫療機構藥品使用占比逐年上升,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臨床用藥合理性得到改善。常用藥價格水平明顯下降,重大疾病和特殊人群用藥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創新藥進入醫保速度加快,周期大幅縮短,患者可及性明顯提高。通過集中帶量采購和目錄準入談判“組合拳”,顯著降低了群眾用藥負擔。
內容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