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下半年以來,風電產業在資本市場迎來爆發,加之雙碳目標下多地產業規劃政策的加持,風電產業的熱度不斷提升。按照各地的規劃目標,以及與國外產業發展現狀的對比,“十四五”期間將成為整個風電產業飛速發展的機遇期,產業的重心也將轉移到海上風電方面。
沿海多個省區相繼出臺海上風電發展規劃,項目落地多點開花。
廣東:全國率先實現平價并網
2021年6月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促進海上風電有序開發和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實施方案》(粵府辦〔2021〕18號):
方案明確,到2021年底,全省海上風電累計建成投產裝機容量達到400萬千瓦;到2025年底,力爭達到1800萬千瓦,在全國率先實現平價并網。
財政補貼:2022年起,省財政對省管海域未能享受國家補貼的項目進行投資補貼。
補貼范圍:2018年底前已完成核準、在2022年至2024年全容量并網的省管海域項目,對2025年起并網的項目不再補貼。
補貼標準:為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容量并網項目每千瓦分別補貼1500元、1000元、500元。
截至2020年底,廣東海上風電累計并網容量超1GW,在政策指引下,預計 2021 年新增并網規模將達2-3GW, “十四五”期間新增裝機規模將達16GW 以上,且2022-2025年均裝機目標有望達3.5GW。
江蘇:穩步發展 合理競爭
為促進江蘇省海上風電健康可持續發展,江蘇海上風電競爭性配置電價執行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項目經營期為二十五(25)年(不含建設期)。
2021年11月,針對大豐85萬千瓦項目群、大豐80萬千瓦項目群和射陽100萬千瓦項目群,共265萬千瓦風電項目,江蘇省公布了2021 年度海上風電項目競爭性配置工作細則。
細則要求:申報企業應承諾項目核準、開工、建成及并網時間做了嚴格規定,開工后,一年半內完成 50%風機吊裝、兩年內全容量并網,未全容量并網的,每逾期一個季度,項目全部機組上網電價降低 0.01元/千瓦時。
通過競爭性配置能夠發電企業獲得合理的電價和利潤回報,起到鼓勵風電市場發展并通過穩步發展的市場,帶動技術進步和產生升級的效果。
江蘇省“十四五”期間,風電裝機新增約1100萬kW,新增投資約1200億元,其中海上風電新增約8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1000億元;到2025年底,風電總裝機達到2600萬kW。
浙江:“十四五”海上風電力爭新增超4.5GW
日前,浙江省發改委正式印發《浙江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重點推進海上風電發展,集約化打造海上風電+海洋能+儲能+制氫+海洋牧場+陸上產業基地的示范項目。
規劃指出:積極推進嵊泗2#、嵊泗5#、嵊泗6#、象山1#、蒼南1#、蒼南4#等已核準項目的開發建設,適時開展一批項目前期核準工作,加快海上風電規劃修編,積極爭取新增海上風電項目入規,逐步探索利用寧波和溫州外側專屬經濟區建設海上風電,實現省海上風電規模化發展。
根據計劃,“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力爭新增裝機容量4.5GW 以上,累計裝機容量達到5GW 以上,對應年均裝機0.9GW 以上。
山東:海上風電“零突破”
2020年起,山東海上風電新市場備受關注。今年其首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3號項目開工,更是實現全省海上風電“零突破”!據悉,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3號項目總投資54億元,規劃裝機300MW,建設58臺5.2MW風機。
此前,在遠景能源海上風電產業園,生產的首臺EN-161/5.2MW海上智能風機也正式完工下線。
2021年2月19日,山東省能源局印發《2021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實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計劃,到2021年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200萬千瓦以上,占電力總裝機比重達到32%以上。結合項目正常建設進度,預計山東“十四五”期間投運海上風電項目規劃有望達5GW,對應年均裝機規模約1GW。
福建:資源儲備豐富 未來可期
目前尚無明確的“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整體規劃,但福建作為國內海上風電資源儲備最為豐富和已并網規模Top3的裝機大省,目前已儲備了福清興化灣、長樂外海、漳浦六鰲、莆田平海灣、平潭外海等多個海上風電產業園項目。
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福建省海上風電規劃的復函中,同意福建省海上風電規劃總規模1330萬千瓦,包括福州、漳州、莆田、寧德和平潭所轄海域17個風電場。
此外,福建省發改委于2021年1月初,公示了2020年度海上風電項目競爭配置評審結果,海風平價甚至更低價是發展必然。
預計“十四五”期間福建海上風電并網規模有望達5GW,年均裝機約1GW。
素材來源:全國能源信息平臺、歐深海洋開發、風電頭條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