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3月25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其間,馬士基集團首席執行官施索仁先生出席了“從自貿區到自貿港:開放新高地”的分組論壇,并就自貿港建設發表了講話。
施索仁表示:“馬士基致力于成為綜合的集裝箱航運物流企業,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物流解決方案,而港口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港口既是貨物實際運輸過程中的出入點,也是如海關、檢驗檢疫等關鍵流程發生的地方。作為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節點,我們應該不斷提升這些節點的效率,這也是此次論壇討論從現有自貿區到世界級自貿港的意義所在。”
根據“自貿港”概念的定義,自貿港具有兩個主要特征。第一,自貿港是指在該港口貨物可以停留、運輸、儲存,同時不需要支付專門的關稅。第二,自貿港是對所有商業船只平等開放的港口。
施索仁說:“從運輸物流業的角度來看,中國的自貿區建設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即在保稅服務、跨境電商等方面提供自貿服務。在全球十大港口有七個位于中國,上海港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港口。總體而言,中國在自貿區建設上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當然,還有一些領域可以不斷提升。比如,應該允許公司使用倉庫來分類儲存保稅產品和非保稅產品。”
施索仁進一步表示: “此外,在上海自貿區開展中資外籍船舶沿海捎帶運輸業務試點取得了初步成效,馬士基建議該政策可以進一步優化并擴大到所有中國和外國班輪,從而進一步降低貿易及物流成本、提高中國港口競爭力,并提升全球物流供應鏈效率,使中國貨主能夠從中受益。既然要比照最高標準建設自貿區及自貿港,其他地區,比如歐洲及印度的經驗可以借鑒。最近印度政府采取了重要措施,讓貨物中轉更加自由,這使印度港口的貨量有明顯增長。通過提升港口設施的利用率,并充分利用空駛艙容,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節約綜合物流成本。”
在抵達北京參會之前,施索仁先生在上海與馬士基員工進行熱切交流,分享他對公司戰略發展、轉型進程、重點業務舉措、行業熱點及國際經濟貿易形勢等問題的見解;他還聽取了亞太區、大中華區管理團隊的業務報告,并參與一線業務討論,深入了解業務發展狀況。
此外,施索仁先生還與客戶和合作伙伴會面,聽取意見與建議,探討合作發展的新機會,并致力于實現促進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