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船駛入海港。
散貨運輸船。 本文圖片由本報資料室提供
2022年,航運業總體延續復蘇行情,受多重因素影響,新造船市場成交量有所收縮;2023年,航運市場部分船東仍有運力升級和擴張需求,新船訂單需求也出現明顯分化。
2022年回顧
國際造船市場持續復蘇
2022年,全球經濟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逐步顯現,加之俄烏沖突和新冠感染疫情影響,新造船市場表現略顯低迷;但航運市場表現延續之前一年態勢,特別是2022年上半年,集裝箱船市場異常強勁,散貨船市場也普遍堅挺。
二手船成交量遠超新船
從造船市場看,根據克拉克森統計,世界造船業三大指標總體呈現“一升兩降”態勢。
其中,造船完工量750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3.5%;新接訂單量8339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9.4%;年底手持訂單量2239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5.4%。二手船舶市場方面,其成交量達13372萬載重噸,是新船成交量的1.6倍。二手船成交量的持續上漲說明目前航運市場存在運力擴充的需求,但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市場需求,船東也需要合理安排運力,充分考慮新船與二手船交易的收益前景。
資產價值增長態勢放緩
2021年以來,受新船訂單大規模增長、造船企業船位緊張以及原材料價格等因素影響,新船價格持續上漲,但2022年增長態勢放緩。根據克拉克森統計,2022年年末全球新船價格指數為162點,較2021年增長5.88%,該數據較2021年22.3%的增長率已明顯放緩。
二手船方面,二手船價在2022年內經歷了先漲后跌的過程,2022年年末二手船價格指數為146點,較2021年末下降20.3%,新船轉售價格低于新造船價格的倒掛局面得到緩解。在俄烏沖突和歐洲能源危機等因素的推動下,油輪、大型LNG船價格出現了明顯上漲,特別是二手油輪的成交價格創造了歷史記錄,2022年年末,二手油輪價格指數較年初上漲41.9%;與此相反,在集裝箱船訂單連續激增,需求有所下降和港口擁堵等因素的影響下,二手集裝箱船成交價格則降至低位,2022年年末二手集裝箱船價格指數較年初下降45.7%。
我國蟬聯全球第一
從規模看,根據克拉克森統計,2022年我國承接新造船訂單共計4096萬載重噸,1848萬修正總噸。按載重噸計,我國承接新造船訂單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4%,明顯領先韓國(市場份額為32%)和日本(市場份額為9%)。
從質量來看,過去的一年,我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高端船型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能供給力持續提升。LNG船方面,我國已形成滬東中華、大船重工、江南造船、招商工業和江蘇揚子江船業等大型LNG船總裝建造企業“兵團”,2022年我國新承接大型LNG船訂單約占全球總量的30%,創歷史新高。在萬箱船方面,實現全球箱位數量最大的24000TEU集裝箱船的批量交船。
上游航運市場漲跌不一
從克拉克森海運指數看,2022年上半年全球航運業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并在5月達到43604美元/天的最高點。下半年克拉克森海運指數進入下行通道,目前約為33832美元/天,基本回到了2022年年初水平,較年內最高點下降了22.4%。具體來看,各市場呈現差異化發展,集裝箱船市場在2022年9月和10月急劇下滑,散貨船的收益也在下半年下降了約27%%,但受到俄烏沖突和歐洲能源危機影響,液化天然氣(LNG)船和大型液化氣運輸船(VLGC)的收益則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氣體運輸船量價齊飛
2022年,歐洲能源危機推動LNG船需求顯著增長,全球LNG船新船訂單需求急劇增加。根據克拉克森數據顯示,2022年,LNG船新接訂單實現成倍增長,共成交168艘、2863萬立方米,較2021年分別增長93.1%和112.3%,成交量處于歷史最高水平。LNG船新船價格指數由年初158.18點提升至年末175.07點,累計增長10.7%。海運貿易量方面,2022年全球LNG海運貿易量約為3.98億噸,較2021年增長0.4%。當前,新興經濟體天然氣需求旺盛,全球天然氣需求持續增加,能源變革疊加碳減排政策要求,助推LNG海運量進入增量時代。
環保船舶備受青睞
近年來,LNG、LPG、甲醇等低碳能源愈發得到行業迫捧,低碳燃料動力、雙燃料動力,以及電池動力等環保動力系統應用普及加快。根據克拉克森統計,2022年,采用環保動力系統的新船訂單共計2877萬修正總噸,總量占比已達到68%,其中LNG雙燃料動力船舶訂單達到2044萬修正總噸,占據48%的市場份額。從船隊看,隨著動力系統改裝、脫硫脫硝設備加裝、低碳及雙燃料動力新船交付,當前運營的環境友好型船舶持續增長,按照總噸計算,占全球在運營船隊總量比重已從2022年初的38.2%提升至2023年初的39.9%。
龍頭企業開啟轉型
根據克拉克森統計,2022年全球前十大和前二十大造船企業新接訂單量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48.3%和67.9%,全球造船產業集中度相對較高。中日韓主要造船企業加大智能化、綠色化及全周期服務等領域競爭。
例如,中國船舶集團實現了全球首艘LNG雙燃料動力30萬噸級超大型原油輪(VLCC),20.9萬噸紐卡斯爾型LNG雙燃料動力散貨船等―批綠色船型的交付;韓國大宇造船為摩納哥船東Eneti建造首艘風電安裝船搭載自主研發智能船舶平臺DS48(DSME SmartShip Platform),并提供實時最優航線支持服務。日本依托“MEGURI 2040”無人船項目,緊鑼密鼓推動小型客船、大型滾裝船、內航集裝箱船等6型船舶自主航行海試。
2023年展望
國際造船市場分化明顯
展望2023年,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增加,全球海運貿易增速放緩,各船型市場行情明顯分化。LNG船將延續增長態勢,油輪和散貨船或將迎來上漲,集裝箱船運力過剩問題難以緩解。
全球海運貿易增速放緩
在經歷了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顯著下滑后,2023年全球經濟復蘇面臨較大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7%,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將出現經濟萎縮。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22年11月發布的《2022年海運回顧(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22)》報告,受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地緣政治沖突、疫情不確定性等影響,2023年全球海運貿易增長將放緩至1.4%,2023—2027年,全球海運貿易年增長率預計為2.1%,低于過去30年的平均增長率3.3%。
各船型市場走勢不一
集裝箱船方面,2023年,全球經濟前景黯淡難以支撐消費需求大幅增長,集裝箱船運費下跌趨勢或將延續。截至2023年1月初,全球集裝箱船手持訂單量為912艘、730萬TEU,處于歷史高位,交付期已經安排到2028年。其中,2023年約有250萬TEU集中交付,是2022年全年交付量的2.5倍。需求大幅萎縮和運力快速增長相疊加,2023年集裝箱船市場行情將進一步下行。
故貨船方面,近年來散貨船新船訂單量偏低,導致手持訂單量持續下滑。2023年初,全球散貨船手持訂單921艘、7147萬載重噸,處于近20年來歷史第二低位。隨著2023年1月現有船舶能效指數和碳強度指標兩大環保新規生效,大批老舊散貨船將被拆解或改裝,將帶來運力缺口。中國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和經濟持續恢復,有助帶動鐵礦砂,煤炭等主要大宗干散貨運力需求,預計2023年散貨船市場或將止跌回升。
油輪方面,俄羅斯出口石油被運送到歐盟以外地區,需要更長的航程,進而增加了油輪運力需求。目前油輪手持訂單量僅占船隊的4.2%,處于近25年來最低水平。疊加船舶老化、船舶降速航行、造船廠產能緊張等因素,預計2023年油輪市場將迎來上漲。
LNG船方面,2022年LNG船市場高度繁榮,新船訂單和合同價值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能源變革疊加碳減排政策要求,助推LNG海運量進入長周期增量時代,而短期內歐洲能源危機難以緩解。展望2023年,預計LNG航運市場和建造市場熱度依舊不減。(作者單位: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