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湖南頻道
近日,湖南省政府發文批復同意《湘潭港總體規劃(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未來湘潭港將大力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效、便捷、智慧、綠色的發展模式,從而以港興產、以港帶產,實現以港口的高質量發展驅動臨港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湘潭臨江而建,憑借得天獨厚的內河航運條件。截至目前,湘潭港共有貨運碼頭8個,砂石集散中心基地碼頭3個,泊位數22個,其中2000噸級泊位5個,1000噸級泊位17個,共占用貨運岸線2250米(不含擬轉客運的十四總碼頭)。2020年港口實際貨運量約3500萬噸,以煤炭、鐵礦石等干散貨及鋼材等件雜貨運輸為主,為湘鋼、湘潭電廠及漣鋼、萍鋼等冶金、火電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隨著湘鋼等企業的產能提高,碼頭存在超負荷運轉的情況,相對老舊簡易的基礎設施難以滿足港口發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環境及安全隱患,岸線資源利用較為分散、集疏運能力不足、陸域面積較小、倉儲物流服務功能不足等問題也同時限制了湘潭港的發展,導致湘潭港對于腹地制造業等支撐不足。
《規劃》明確,根據行政區劃,考慮港口基礎與延續,湘潭港未來共規劃4個港區,其中鐵牛埠港區、九華港區為核心港區,易俗河港區為重要港區,湘鄉港區為一般港區。“一港四區”布局若干貨運作業區、貨運港點及客運、支持系統港點。全港共形成7個作業區(湘江4個、漣水3個),6處貨運港點,布置千噸級及以上貨運泊位90個(其中已有泊位22個,新增3000噸級泊位49個,新增2000噸級泊位2個,新增 1000噸級泊位17個),客運港點30處(已有2處),支持系統港點12處(已有6處)。總體可形成貨運通過能力約1億噸,滿足湘潭港未來發展需求。
此外,考慮到湘潭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和各縣(市)區旅游發展需求,未來湘潭港發展將深挖湘江、漣水沿線旅游資源,根據區域旅游資源分布和開發潛力,規劃打造環灣濱水文化游、湘鄉文化度假游、水府廟生態休閑游3條水上精品旅游路線,共計規劃30處客運港點,其中3處水上客運綜合服務中心,6處客運碼頭,21處客運停靠點。
其中,環灣濱水文化游以湘江第一灣為載體,以窯灣歷史文化景區為核心,打造上銜株洲下接長沙的環灣濱水文化游線路,布置客運碼頭/停靠點9處,十四總、昭山2處水上客運綜合服務中心。 湘鄉人文度假游依托湘鄉城區附近歷史、生態與紅色資源,串聯東臺山森林公園和茅滸水鄉生態景觀、東山紅色旅游區、韶山灌渠、曾國藩詩文島湖湘文化景觀,布置8處客運碼頭/停靠點。水府廟生態休閑游以水府廟庫區“天下水府,人間瑤池”的生態景觀為核心,以濕地宣教、歷史文化、農耕文化為靈魂,共布置10處客運碼頭/停靠點,1處水府廟水上客運綜合服務中心。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湘潭港未來將充分發揮湘潭高端制造和交通區位優勢,發展成為以金屬礦石、煤炭、鋼鐵、裝備制造、汽車滾裝、集裝箱等運輸為主,同時兼顧水上客運旅游,形成以公用性碼頭為主,重點發展公共運輸服務型綜合港區,積極拓展煤炭、金屬礦石與鋼材等公鐵水聯運功能的綜合性、現代化、智慧化港口。(譚濤)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
圖片源于:pixabay.com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