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州灣港區河海交界水域劃分為相當A級航區”項目獲得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的同意批復,水域范圍是:南通市東灶新河經東灶港二港池至通州灣一港池,緊靠通州灣一港池設施東側垂向延伸至呂四港作業區以西近岸的河海交界水域。這標志著該水域成為全國第二個、江蘇首個河海交界水域相當A級航區。
沿海區域是江蘇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通州灣區位優勢突出,海運條件便利、經濟腹地廣闊。近年來,南通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以“大通州灣”思維整合沿海港口資源,持續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沿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此次相當A級航區的成功獲批,意味著通州灣港江河海聯運優勢將更加凸顯,集疏運體系建設將取得新突破。
降低企業運輸成本
通州灣位于南黃海水域,按照有關規定,一般情況下僅供海船航行。
江蘇海事局船舶監督處處長王宏宇介紹,通州灣具有得天獨厚的三面環陸優勢,在其環抱式河海交界區域,氣象、水文條件總體良好,經過論證,相當于內河A級航區的水文氣象條件。“此次批復后,可供符合航區等級的內河船航行、停泊和作業。”
此前,已有多家臨港企業明確提出迫切需要通過東灶港套閘進行內河直達運輸,內河船過閘總運量需求約為1900萬噸,預計2035年將達到3000萬噸。
相當A級航區實施后,符合航區、航道等級條件的內河船可經新江海河—通呂運河—東灶新河,通過海門東灶套閘后,航行最短約1公里就能抵達三夾沙,航行最短約9公里就能抵達通州灣一港池,反之亦然。內河船“一站式”完成“河—海”“江—河—海”直達運輸的經濟快捷方式將成為“大通州灣”的顯著優勢,有助于實現“大船進出、小船分流”的良好局面。
“船舶通過東灶港套閘經運河至長江與通過沿海水域經長江口至長江相比,在航程上可以節省約68%。內河直達水水接卸模式與內河轉運區中轉模式相比,減少一次裝卸和一次駁運,運輸成本節省約30%。按150公里以上運距測算,河海直達模式與公路駁運模式相比,運輸成本節省約70%。”南通市通州灣港口開發建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施渠平表示。
以南通市海門區中天鋼鐵為例。今年以來,中天鋼鐵運輸船舶進出港7567艘次,運輸貨物2458萬噸。河海交界水域劃分為相當A級航區后,企業貨物可以在裝船后直接抵達海港碼頭作業,相關貨物無需中轉,可從海門港新區直達常州本部,能縮減近五分之一的運輸時長。鐵礦石駁運則可由現在的5萬噸海船大距離轉運調整為內河船舶短駁,運輸距離和船舶成本都將極大降低。
助推港口集疏運發展
為了更好推動通州灣出海口建設,2020年初,南通市全面強化了統籌謀劃和組織推進,以大通州灣的思維將沿海洋口港、通州灣、海門港、呂四港作業區整合規劃為一個通州灣港區,以呂四港作業區為起步港區,通州灣作業區為主體港區,推動規劃“一張圖”,布局“一盤棋”,資源“一本賬”,構建市級統籌、各板塊共同發力的格局。
《南通市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實施方案(2022—2025年)》指出,要以發展多式聯運為抓手,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聯通水平,推動技術裝備升級,促進運輸組織模式創新,營造統一開放有序的運輸市場環境。
南通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胡偉表示,相當A級航區的獲批,將給通州灣港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大活力,有助于提升多式聯運發展水平和貨物運輸結構優化成效。“我們將建立跨區域多式聯運協調聯動機制,強化跨區域多式聯運發展統籌協調,加快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更好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支撐南通建設‘一樞紐五城市’、開啟‘強富美高’現代化新征程作出交通貢獻。”
按照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部署,通州灣正在成為區域性交通樞紐的重要構成。同時,通州灣加快打造江河海貫通、公鐵水互聯的港口集疏運體系,正逐步形成“海運直達、江海轉運、內河集散、水陸連通”的獨特綜合集疏運體系。
在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顧勇看來,通過相當A級航區的實施,通州灣示范區將進一步發揮江海直達優勢,加快構建“內河到港口、鐵路到貨場、公路通達、港口通大洋”的綜合集疏運體系,提高臨港產業競爭優勢。
可以預見,南通沿海船舶及海工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金屬新材料等“重進重出”“船進船出”臨港產業將依托江河海聯運迎來更加蓬勃的發展。
加快港產城融合
國家戰略新高地,通江通海通州灣。
站在南通沿海乘勢騰飛的強勁風口,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機遇、落實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引領港產城高質量融合發展,把做大總量、提升能級作為首要任務,大力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培育等重點工作,主要經濟指標穩中向好。
自2020年以來,大通州灣累計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100個、總投資約3176億元,其中百億級產業項目10個,已開工超百億元項目7個。呂四作業區已落戶益海嘉里、華峰超纖等超百億元項目。呂四起步港區“2+2”碼頭已于去年開港運營,運營質態良好,內河轉運碼頭14個泊位已于去年竣工。海門作業區中天鋼鐵總投資458億元的一期一步項目已投產;俐馬高端紡織項目總投資50億元,一期已投產。通州灣三夾沙作業區已落戶長風、華達、福萊特等數十個重特大產業項目,總投資約370億元,建成后年吞吐量約2000萬噸。通州灣作業區一港池華能項目1個5萬噸級泊位已取得岸線批復,年底即將開工,總投資約105億元;三港池2個20萬噸碼頭2021年已開工建設,大通州灣港產融合發展初顯成效。
作為長三角地區唯一獲批的相當A級航區,能為地方發展帶來怎樣的活力?
顧勇給出了“預判”——將進一步提升示范區對相關特色產業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促進臨港優質項目快速集聚,優化沿海營商環境,壯大海工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現代紡織等產業集群。
“相當A級航區是連通內河航道、打通物流供應鏈的關鍵一環,有助于引領示范區港產城高質量深度融合,服務戰略規劃落地,推動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顧勇表示。
交通運輸是穩投資、穩增長的壓艙石。未來,越來越多內河船將參與到通州灣的開發建設中,海事服務不可或缺。
“我們將依托南通海上‘兩中心’(南通海上交通指揮中心、南通海上港航調度中心),立足海事職能精準施策,服務‘南通好通’。”南通海事局局長彭樹林表示,將提高服務效能,推行“綠色通道”“并聯辦理”等便利服務,幫助船舶“安全進出、快進快出”,保障重要物資水路運輸通暢。同時,加強安全保障,對進出相當A級航區的船舶實施動態評估和分級管控,加強巡航巡查和聯合執法,落實風險防范化解和隱患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