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134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1.5%,其中內貿箱吞吐量達159萬標準箱,同比增長44.2%,實現了全年工作的開門紅,在助力上海成為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的同時,昂首闊步邁入了“十四五”發展新征程。
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全球集裝箱運輸持續旺盛,更得益于全港上下通過強化客戶溝通和服務,為抓住市場機遇創造了條件;通過強化計劃管理和作業效率,為抓住市場機遇奠定了基礎;通過強化務工人員管理和關懷,為抓住市場機遇提供了保障。縱觀今年開局,在集團的正確領導和統一部署下,“全港一盤棋”,起步就是加速度,努力構建“1+3”戰略體系,確立了新科技、新區域、新業態的戰略舉措;穩健發展核心主業,在去年外港、洋山、內貿三個片區取得協同發展、效能倍增的良好成效基礎上,新增散雜貨、臨港兩個片區,促使集團業務量首季告捷;聚焦國際中轉、水水中轉、海鐵聯運、ICT等重點工作,持續優化完善集疏運體系和航線航班配置,提升了港航物流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拓展完善港口平臺業務,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增強了對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兩個扇面輻射。
一季度來,上港集團牢記囑托,務實主動,抓緊抓早,多項重點和難點工作實現新突破,一批改革創新發展成效亮點紛呈:
沉下身,合作交流謀發展。開年伊始,集團舉辦了2021年港航業務咨詢懇談會,對上海港箱量貢獻前18的船公司有關負責人悉數出席,大家積極響應集團深化港航合作的倡議,圍繞“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等三大主題建言獻策,強調要保持上海港全球領先地位,支持和推進港口平臺、港口能力建設,推動港口業務創新發展,促進港口服務功能完善,實現港航企業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及至3月,集團召開長江支線大會暨長江服務中心推介會,37家支線航運公司代表齊聚一堂話合作、謀發展,協同推進長江服務中心建設,共簽太申快航等合作協議,推動港航企業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邁開步,推動打造“大循環”。上港集團聯合上海海關,同合肥海關、安徽省港航集團緊密合作,在洋山—太倉港“聯動接卸”取得成功的基礎上,今年來多次專題研究討論、明確操作細節、打通物流節點,攜手推進“聯動接卸”新監管模式,以“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特點,極大提高物流轉運時效、降低物流運輸成本,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4月10日,集團攜手唐山港集團、廣州港集團,聯合開通首條“唐山—上海—廣州”南北航線,串聯起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三大核心區域,以上海港為中心節點助力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
聚合力,優勢互補共促進。3月1日,旨在發揮中國港航界領軍企業優勢,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維護疫情之下全球貿易鏈供應鏈穩定,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等國家戰略任務作出積極貢獻,集團同中遠海運集團簽署了全面推進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協議,以“優勢互補、深度合作、共贏未來”為原則,以數據對接和創新、碼頭投資和運營、人才培訓和交流等為具體舉措,共促“十四五”新發展。同月17日,集團與上海海事局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通過科技賦能、流程再造、整合共享海事管理和港口生產信息資源等,進一步提升港口、通航及物流效率,合力塑造上海港安全、智能、暢行、綠色“四大優勢”。
邁入二季度,季節交替帶來的連續迷霧天氣以及前期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等形勢,給生產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對此,上港集團領導提出,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打好近期疏港保暢殲滅戰。4月12日,集團副總裁王海建主持召開集裝箱業務專題會,對舉全港之力,統籌安排資源,釋放生產能力,優化管理模式,提高作業效率,全力以赴打贏打好殲滅戰作出具體工作安排。
各主業生產和服務保障單位對標集團新的任務目標和工作要求,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全力拓市場、爭箱量、保暢通。浦東公司召開二季度工作會議,強調守牢港區重點區域,加大重點工作推進力度,做到生產和防疫安全兩手抓雙過硬。冠東公司召開季度工作例會,對二季度工作作出安排,通過加大客戶走訪力度、加快推進空箱中心的建設、做好季節性安全管理工作、嚴抓各項防疫措施等工作的開展,確保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外理公司把配合港區快裝快卸和深入推進新理貨信息系統、智能理貨項目建設列入二季度工作重點,抓生產、保安全,求創新、促轉型。
風光正好四月天,上海港將上下乘勢而上,接續奮斗,向著奮力開創建設世界一流航運樞紐的新局面,奮勇再爭先,揚帆再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