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間,世界交通運輸業風云變幻。
● 高鐵格局天翻地覆,中國實現從0到1的跨越,成為遙遙領先的世界第一,帶領著亞洲在高鐵市場上與歐洲平分秋色。
● 民航業規模和航線網絡穩步提升,世界各國交往日趨密切。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一年之后,東亞及東南亞各國的疫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本地區民航業觸底反彈的跡象明顯。
● 隨著亞洲經濟規模的增長,亞洲航運業也面臨脫碳減排的生態責任。以日本郵船、中國遠洋航運為首的頭部企業正在行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面向新的未來,交通運輸行業還將繼續大踏步前進。
日本先發優勢,中國高鐵后來居上
歷數過去20年的交通變遷,高鐵的異軍突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建成實用性高鐵的國家(1964年),新干線也蜚聲海內外。日本作為最早發展高鐵的國家,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數十年無傷亡的安全運行記錄、乃至精確至5秒鐘的到站與發車時間,也顯示日本高鐵的先進運營管理水平。
正是對新干線的仰望,以及對西門子等世界先進技術的吸收,掀開了中國的高鐵篇章。
國鐵集團2020年統計公報數據顯示:
截至2020年末,中國高鐵營業里程3.8萬公里——本世紀初,這個數字是零,實現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轉變。中國的高鐵里程目前已占全球一半以上。
時至今日,現有的高鐵市場已被亞洲、歐洲壟斷。
全世界僅有14個國家有高速鐵路,包括中日韓和歐美,大洋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則尚未有高鐵營運。
現在中國高鐵借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將中國經驗輸出至海外。標志性項目是正在興建中的印尼雅萬高鐵,這是中國高鐵全系統、全要素、全生產鏈走出國門的“第一單”,也是印尼國家戰略項目。
▲ 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首個多跨連續梁合龍現場
亞洲航司的崛起
過去20年,亞太、中東航空市場迅速崛起。
▲ Skytrax 2019年度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榜單中,中國3家航空公司入選2019年全球最佳航司TOP10,北美地區沒有一家航空公司進入TOP10
民航是促進世界各國交流的最直接交通方式,“使漫無邊際的太平洋變得像一條河流”。
截至2019年底,中國共有定期國際航線953條。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民航運輸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從奢侈的運輸方式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航空運輸總周轉量繼續保持自2005年以來世界排名第二的位置,并逐年縮小與第一美國的差距。
憑借超過860架飛機的機隊規模,南方航空成長為亞洲第一大航空公司,年旅客運輸量達1.52億人次,也高居亞洲第一。
而今,航空運輸量實現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民用航空體制逐步完善,“多元化”航空格局逐步形成。
研究顯示:民航1%的年均旅客數量增長可以帶來0.75%的直接就業人數增長和0.49%的直接收入增長;每100萬航空旅客可為周邊區域創造1.3億美元的經濟收益,能夠帶來1000個直接工作崗位;每新增10萬噸航空貨物,將直接創造800個工作崗位。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民航業遭遇二戰以來最大危機,一眾航司裁員乃至破產。
美國、德國、中國香港等各地政府都對當地航空公司伸出援手,因為航司不僅承擔了大量就業,更肩負聯動對外交通的重任。
隨著疫情相對可控以及疫苗的逐漸普及,民航觸底反彈的跡象明顯。
百年航運也要脫碳減排
如果說民航主要構建了人與人之間的深刻聯系,航運則是亞洲和全球貨物運輸的重要通道。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亞洲是世界航運的重鎮,新加坡、上海、香港、迪拜和東京躋身世界前十航運中心城市,其中前四個城市更是躋身前五。
▲ 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加速“東移”,東亞地區表現尤為出色。在13個樣本城市中,上海、香港、東京位列前十,第二梯隊寧波舟山、廣州、釜山、青島分別位于第11、13、14和15位。
受區位因素影響,日本、新加坡、中國都擁有悠久的碼頭歷史,孕育了一眾以日本郵船株式會社、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為代表的巨型航運公司,運營前往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眾多航線。
20年間,世界發生巨大變化。亞洲占全球GDP的比重從2001年的23.7%增長到近年的32.4%。到2030年,亞洲有望貢獻全球GDP增長的一半以上,未來還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隨著亞洲經濟規模的增長,其生態方面的責任也相應增加,脫碳化是最新的行業動向。
國際海事組織給全球航運業定下了目標:
船隊的碳排放量到2030年比2008年減少40%。而2020年全球航運業碳總排放量比2008年減少了7%。
航運業占全球貿易的80%以上,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當前的挑戰不是建造一艘零碳船舶,而是研發所需的技術,以快速并且大規模地實現全球船隊碳。
日前,9大國際航運組織聯合宣布,支持聯合國成立一個50億美元的“IMO海事研究基金”(IMO Maritime Research Fund),以減少航運業碳排放。
由于目前尚不存在可大規模應用于大型遠洋船舶的零碳技術,航運業脫碳只能在顯著加快研發速度的前提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