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港口建設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服務基礎,國家層面高度重視港口的高質量發展。自2017年開始,國家重點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港口智慧化方面轉型升級,上海港、青島港、天津港、廣州港等全國主要示范港口在港口作業自動化、港口陸運業務協同、信息互聯共享、港口物流鏈、創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港口行業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港口行業主要上市企業有上港集團(600018.SH)、寧波港(601018.SH)、廈門港務(000905.SZ)、天津港(600717.SH)、青島港(601298.SH)、招商港口(001872.SZ)、廣州港(601228.SH)、唐山港(601000.SH)、錦州港(600190.SH)、大連港(601880.SH)、中遠海運港口(01199.HK)、秦港股份(601326.SH)、日照港(600017.SH)、北部灣港(000582.SZ)、重慶港九(600279.SH)、珠海港(000507.SZ)、保稅科技(600794.SH)、連云港(601008.SH)、南京港(002040.SZ)、鹽田港(000088.SZ)
本文核心數據:港口吞吐量、業務布局
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45.5億噸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經濟快速發展推動港口物流行業的發展,促進我國港口物流規模不斷擴大,在世界行列中也保持領先地位。2016-2020年我國港口貨物吞吐規模逐年增長,到2020年達到145.50億噸,同比增長4.3%,2021年1-4月累計吞吐48.97億噸,恢復性高速增長16.6%。
港口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港口建設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服務基礎,國家層面高度重視港口的高質量發展。
政策助推港口智慧化方向升級
“十八大”以來,中央政府領導連續提出要“做到‘四個一流’,為‘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好”、“要志在萬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等港口發展的重要指示。自2017年開始,國家重點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智慧港口發展,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交通運輸部等9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等對我國的智慧港口發展目標、發展方式、發展路徑提供指導,有力地推動智慧港口的建設和發展。
2017年6月,交通運輸部評選確定了10個省(區、市)的13個智慧港口示范工程項目,主要聚焦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港口監控系統等方面,具體情況如下:
全國領先港口智慧化布局現狀
在上述政策的助推下,“十三五”期間,全國港口重點圍繞港口作業自動化、港口陸運業務協同、信息互聯共享、港口物流鏈、創新技術應用五大方向發展轉型,智慧港口工程建設在全國范圍內有序開展,并在示范港口重點實施。
自動化碼頭建設是我國智慧港口發展的基礎。從全國自動化碼頭建設投產情況來看,洋山港區四期碼頭最早于2017年建成投產;青島港前灣港區2個自動化集裝箱泊位已投入運營;天津港實現了傳統集裝箱碼頭的自動化改造;廣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基本建成,成為大灣區首個全自動碼頭;北部灣港海鐵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順利開工;深圳媽灣智慧港成為我國散雜貨碼頭中率先完成自動化改造的碼頭。
另外,廈門翔安港區20萬噸級全自動化碼頭泊位建設獲批;招商港口旗下深圳海星港,大連港、營口港分別開展散雜貨和集裝箱碼頭智能化改造。
2021年全國各大港口繼續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提升智能化發展水平,國內自動化碼頭升級正在持續推進。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