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航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今天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關鍵時點,中國航運業承擔了新的使命和責任,面臨著更為艱巨的改革任務。上海,也已“基本建成國際航運中心”,走上“全面建成國際航運中心”的新征程。
新發展格局給航運業發展帶來四大機遇
長遠來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航運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重要機遇。這一機遇體現在四個“有利于”方面。
● 有利于推動政府部門改革管理模式,激發內外市場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減少企業負擔。
● 有利于深化航運資源,按照內外市場的需求進行科學配置,加快優化資產結構,推進航運業的高質量發展。
● 有利于航運企業深化內部改革,完善企業內部的運行機制,營造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化解市場風險,促進企業自我發展。
● 有利于航運企業深度融入市場,培育發展新動能和競爭新優勢,形成國內外市場一體化的運行新格局,不斷提升航運為經濟服務的保障能力。
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航運業的六大發展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的最大特征是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不斷促進了航運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培育了完善的外貿服務系統。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對航運業來說需要重新定位發展方向和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六方面。
1、以政策為導向,發揮政治優勢,突破不適應內循環的體制機制障礙,適時修訂有關的法律法規,形成不同層級的政府服務標準,推動內循環經濟在高起點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2、以擴大內需為重點,形成國內經濟循環一體化服務的系統集成,打破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壁壘,推動綜合運輸體系的建設。
3、以服務網絡化為基礎,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形成優質高效、便捷順暢、安全可靠的服務品牌。
4、以利益多元化為紐帶,推進資產跨行業整合、重組,使航運業深度融入產業鏈,抱團競爭,形成責任、利益、命運共同體。
5、以運行信息為平臺,適應內外市場的運輸需求,調整基礎設施和設備的升級改造,形成優勢獨特的核心競爭力,這對企業非常重要。碼頭,關鍵是老碼頭要改造成現代化的碼頭,包括集裝箱碼頭,這對新的技術和業務、流程形成挑戰。
6、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引領,統籌調整發展格局。既要營造好內循環的市場,又要把握好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合理配置,不能顧此失彼,形成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良性互動、相互促進。
中國航運業在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轉型發展的目標是什么?
應該是以交通強國建設為統領,立足國內,統籌國際,深化合作,保障有利,客戶滿意,國際前列。
航運業需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經濟新循環,交通要先行。航運業在新發展格局中要實現新的作為,需要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正確認識國際大循環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 政府方面,要用政策培育和引導市場,用法規和制度規范市場,用信息和技術服務市場,這是檢驗各級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關鍵點。
● 企業方面,能否不斷創新服務的產品,滿足客戶高品質的追求,再造生產流程,與客戶形成利益共同體,這是檢驗企業發展的新能力。
二是依托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等發展戰略的實施,著力構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結構優化、服務優質、管理科學的綜合運輸體系。
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快“水公鐵”綜合物流的樞紐建設,主動推行多式聯運業務標準和電子數據交換標準,降低綜合物流成本,提高其他運輸方式在航運中轉的便利性,形成以航運為主,多種因素方式銜接,“連接東中西、貫通南北中”的航運綜合服務網絡,為新發展格局的形成提供可靠的運輸保障,當好先行者。
三是堅持實施更大規模、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更多參與國際治理,提高航運標準和規則制定的話語權。
四是推動航運智慧綠色發展,以科技創新挖掘發展新動能,以綠色集約發展保障可持續的發展。
加快航運運行狀態的在線監測,推動船岸協調、自動化碼頭、智能船舶和堆場的發展;
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的發展,推動航運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盡早達峰。
五是按照市場規律,加快以資產為紐帶的企業重組改造。
總的來看,中國航運業除少數幾家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外,基本上還是屬于“散裝化”的業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更加注重服務品質,必須進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資產重組,構建不同層級的企業集團和經營聯合體,衍生產業鏈的結構,形成相互參股、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市場主體。
六是加強航運人才隊伍建設,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的航運人才大軍。
未來,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快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培養;要積極保護海員群體切身利益,弘揚勞模和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和激勵機制,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行業文化建設的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