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疫情常態化運行的大背景下,全球貿易“咽喉”蘇伊士運河3月發生的歷史性航運大擁堵事故引起的蝴蝶效應,不斷向全球港口擴散。從美國的洛杉磯港、長灘港,到荷蘭鹿特丹港、德國漢堡港、英國費利克斯托港、中國鹽田港(5.54 +1.47%,診股)等,擁堵范圍在全球蔓延并持續惡化,同時也帶來了運價飆升、供應鏈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在此背景下,增加港口產能,提高港口利用率迫在眉睫。
德魯里高級分析師表示,增加的產能可能來自對現有碼頭的升級,并將借助數字化提高生產效率。在此背景下,2020年集裝箱權益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二位的招商港口(16.46 +2.24%,診股)(001872.SZ)旗下智慧化碼頭媽灣智慧港,在6月底正式投產,包括新建兩個20萬噸級華南地區最大的集裝箱專用泊位,可停靠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舶,新增產能達150萬TEU。新產能投放意味著公司可以承接更多的貨物量,加上智慧化運營必將更大幅度地提升碼頭集裝箱處理能力,這對保持華南區域物流供應鏈穩定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
與媽灣智慧港正式投產遙相呼應的是招商港口2021年上半年靚麗的業績情況。根據招商港口8月30日發布的中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723萬TEU,同比增長21.1%;完成散雜貨吞吐量為3.08億噸,同比增長40.2%,得益于業務量的強勁增長,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3.4億元,同比增長23.1%;實現歸母凈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165.2%,業務量和歸母凈利潤雙雙大幅提升,表現優于行業整體水平。
宏觀經濟復蘇助力吞吐量增長 “防疫生產兩手抓”助力業績再創新高
與全球港口特別是歐美港口出現擁堵混亂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內地港口上半年生產形勢“一片大好”。
2021年以來,世界各國相繼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疫情緩和明顯,全球經濟在波動中延續復蘇勢頭,我國外貿穩增長態勢進一步鞏固。商務部數據顯示,1至7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21.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5%并創歷史同期新高。
全球經濟逐漸復蘇提振了國際貿易需求,有利于進出口增長,也為我國港口吞吐量的增長帶來一定支撐。2020年上半年,全國貨物吞吐量排名前20港口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20港口幾乎增速“全紅”,甚至一半以上的港口增速達到兩位數。據交通運輸部數據,2021年上半年全國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764,334萬噸,同比增長13.2%;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3,818萬TEU,同比增長15.0%,其中沿海港口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2,198萬TEU,同比增長14.0%。
根據公告顯示,在港航市場持續向好的形勢下,招商港口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始終堅持“防疫和生產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經營策略,持續強化運營管理,發揮公司全球化港口網絡布局的優勢,為暢通內外貿易運輸通道提供了有力支撐,各項業務均實現較快增長。上半年,公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723萬TEU,同比增長21.1%;完成散雜貨吞吐量3.08億噸,同比增長40.2%。其中,內地港口項目完成集裝箱吞吐量為4,683萬TEU,同比增長17.5%;海外地區港口項目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63萬TEU,同比增長35.8%。
具體來看,內地港口方面,上半年,招商港口緊緊圍繞“建設世界一流強港”戰略目標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其中,國內母港深圳西部港區充分抓住市場機遇,上半年凈增19條航線,其中新增美線4條,上半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50萬TEU,同比增長25.7%,高于深圳港整體增幅,市場份額同比提升0.5個百分點,達到47.2%;湛江港30萬噸航道改擴建、霞山港區散貨碼頭升級改造等重點工程按期完工;汕頭港積極拓展外貿航線,并加強與安通內貿業務合作,上半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92萬TEU,同比增長近五成,已形成粵東地區港口的核心地位。
海外港口方面,招商港口克服海外疫情的不利影響,業務吞吐量也取得了較快增長。上半年,海外母港斯里蘭卡CICT在有效抗疫的前提下持續優化箱量結構,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50萬TEU,同比增長8.7%,保持區域內行業領跑優勢。此外,海外主控碼頭多哥LCT和巴西TCP碼頭分別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3萬TEU和54萬TEU,分別同比增長19.7%和12.5%。
世界貿易組織(WTO)4月份的預測,受益于疫苗的加快推廣和各地政府對經濟的刺激政策,2021年全球貿易增幅將達8%,可見下半年港航市場有望持續向好,招商港口或將持續受益,延續增長態勢。
媽灣智慧港正式投產智慧化運營提升生產效率
正如開篇提及的全球各大港口紛紛出現了類似于堵車的“死亡擁堵”,給海上供應鏈和世界經貿帶來極大不確定性,各大港口的升級調整迫在眉睫。
德魯里(Drewry)分析師也表示,當前全球集裝箱港口的產能增長過于緩慢,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貨運量需求,這將給供應鏈帶來進一步的壓力。他表示,未來增加的產能可能來自對現有碼頭的升級,并將借助數字化提高生產效率。
在此背景下,招商港口媽灣智慧港于6月底正式投產,包括新建兩個20萬噸級華南地區最大的集裝箱專用泊位,可停靠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舶,新增產能達150萬TEU。據了解,媽灣智慧港綜合運用了5G、自動化控制技術,及公司自主研發打造的“招商芯”、“招商ePort”等一系列新技術,較傳統碼頭,其綜合運行效率及通過效率有望提升30%以上,安全隱患減少50%以上,且比新建全自動碼頭建設成本減少50%,經濟效益可觀。
新產能投放意味著公司可以承接更多的貨物量,加上智慧化運營必將更大幅度地提升碼頭集裝箱處理能力,這對保持華南區域物流供應鏈穩定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并進一步增強公司深西母港的區域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
在媽灣智慧港投產提升業務量的同時,招商港口在資本市場也有大動作。今年7月份,招商港口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引入產業戰略投資人浙江海港集團,并認購寧波港(3.89 +2.10%,診股)股票,成為寧波港的第二大股東。引入浙江海港集團,意味著兩大港口集團將深化各領域的戰略合作,而入股寧波港,則標志著招商港口將加大在長三角的布局,為參與該區域深化整合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進一步優化公司覆蓋國內沿海“南-中-北”三大核心區域的港口布局,并以點帶面激活全球港口網絡,增強港口資產整體市場競爭力與話語權。
從估值水平來看,截止8月30日收盤,招商港口市盈率為12.6倍,市凈率0.83倍,處于其自身歷史估值的低位。同時,中信港口行業指數的市盈率為12.7倍,市凈率1.11倍,招商港口PB/PE估值低于行業及主要港口上市公司,存在估值增長空間。隨著公司經營業績不斷上揚、業務拓展持續推進及資本助力公司戰略整合,公司的發展潛力和投資價值將進一步凸顯。在全球經濟及港航市場持續向好的大背景下,招商港口估值有望迎來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