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11時,來自澳大利亞的“優雅”號散貨輪已接近江蘇太倉港,其航行軌跡顯示,11月8日15時卸貨完畢離開舟山老塘山港區,這是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信息平臺上的實時信息。今年1至10月,舟山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4.49億噸,同比增長4.89%;完成江海聯運量2.04億噸,同比增長18.93%。
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
作為國家賦予浙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自三年前經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以來,舟山市牢牢把握戰略機遇,按照國家總體方案的要求,聯動浙江自貿試驗區建設,全力抓好任務落實,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在綜合樞紐港建設、物流體系優化、現代航運服務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舟山港口貨物吞吐量從2015年的3.79億噸攀升至2018年的5.08億噸,年均增長7.5%;去年江海聯運量達到2.11億噸,占長江干線江海聯運總量的14.3%,有效發揮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支撐作用。
探索發展多式聯運。舟山港口現有糧食泊位8個、總設計年通過能力3500萬噸,進口糧食進江量居全國第一。11月10日下午,記者從舟山糧油進口主要碼頭——老塘山了解到,今年4月初,從國外進口的1.8萬噸散裝大豆,在舟山散改集后,直運長江沿線的黃石港再轉鐵路至重慶,減少卸載次數,減去了以往過長江三峽船閘容易滯留的環節,節省運輸時間一半計20天。此前,舟山積極推動出臺江海直達船舶規范標準體系,率先在全國建成運營首艘2萬噸級江海直達船舶,至今年10月底,19個月時間已運送貨物161萬噸,營收3000多萬元,發揮了高運能、低成本的疏港優勢。
探索構建全程物流模式。通過組織“社會運力+自有運力”整合運力200萬載重噸,搭建全程物流平臺,現已基本形成以舟山和北侖為中心,覆蓋沙鋼、馬鋼、新余、湘鋼、中天、寶礦、瑞鋼聯等沿江中下游重點鋼鐵企業的“門到門”全程物流配送體系。今年還大力推進與荊州、枝城、宜昌等沿江中游節點港口合作,全程物流平臺已輻射至長江上游及中西部地區市場。2018年8月運行至今已累計完成全程物流量1165萬噸,今年預計可完成全程貨運量1500萬噸。
隨著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的加快推進,港口樞紐能力持續提升,舟山己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油品儲運中轉基地,國內接靠40萬噸鐵礦石船泊位最多的港口,華東地區最大的進口煤炭中轉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