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長江江蘇段黃金水域,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因江而生,因江而榮,“跨江分布、跨市經營”,儲罐林立、管道縱橫。
二十年前,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企業股份制改革風起云涌,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讓百年老港涅槃重生,當時的南京港務局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通過資產重組設立了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
二十年來,公司在風雨中堅持,在探索中努力,在艱難中發展,用堅實的步伐走過了不平坦的道路,實現了安全生產平穩有序、主業經營穩步增長向好、管理效能持續提升、組織績效不斷提高、員工收入穩步增長。
現如今,作為江蘇省港口集團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南京港股份公司累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1.75億元,累計分紅3.2億元,分紅占凈利潤的比例達27.23%。公司凈資產從成立時的1.45億元增加到現在的35.13億元,增長24倍。公司獲得“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狀”、“江蘇省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江蘇省模范職工之家”等榮譽。
從重組上市的運籌帷幄啟航到魯寧輸油管道轉長江原油運輸起點港終結“浪遏飛舟”后的“二次創業”邁坎,從向前港后園、前港后廠、前港后倉的“三前三后”經營模式轉型爬坡到由生產經營和資本運營“雙輪驅動”騰飛,公司不斷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勇立潮頭尋求新活力新方向。
如今,站在江蘇省港口集團可持續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這一新的更廣闊的平臺上,公司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與交通強國戰略在江蘇疊加的重大機遇,緊跟江蘇省港口集團“抓創新、爭一流”的工作總基調,實施智慧平安生態幸福港口戰略行動。
改革創新,新動能架起新通途
公司因改革而生,自誕生起便擁有改革的基因,回顧公司的發展歷程,每一次改革都是發展的驅動,每一次轉型都是騰飛的機遇。
重組上市,意氣風發開啟新征程。經過“改制設立、輔導驗收、發行申報、發行初審、發行審核、發行上市”六道門檻,幾經周折,與時間賽跑,縱跨6個年頭,2005年3月25日,隨著深圳交易所大廳的鐘聲響起,公司成功上市。同年10月27日,公司順利通過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正式開啟“全流通”時代,成為江蘇省首批股改國有上市控股公司,也標志著南京港成功開展新世紀的第一輪創業。
走好南京港生存發展中戰略性、關鍵性一步,改革發展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步后,公司改革的腳步并沒有停止,公司以“提效率、建優勢、謀幸福”為目標,強化頂層設計,精心謀劃改革方案,統籌推進,逐項突破,全面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強身痩體,推進組織機構及人員優化。按照“本地化、市場化”的模式,推進儀征港區用工改革,推進實施水、電、氣社會化改革,提高用工效能;按照“扁平化、一體化、專業化”要求,壓縮管理層級,改革組織結構,推進職能進網格,提高運行效率;按照“總量控制、結構優化、精干高效、負荷飽滿”原則,科學定員定編,穩妥實施員工隊伍優化,實現“一人多職”“一專多能”。
管理創新,構建企業競爭優勢。持續開展作風整頓和行風整肅行動,整出精氣神,整出正能量,整出擔當作為的勇氣、風險防范的措施和干事創業的效率;深化業財融合,建設商、財、調度一體化信息系統;制定單碼頭、單貨種核算方案,建立適應石油化工碼頭作業的成本管理體系,創造成本領先優勢。
嚴管厚愛,提高員工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制定獎罰分明的考核機制,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的熱情;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高能低的選人用人機制,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員工有機會、有舞臺、有激情;優化薪酬福利政策,推行KPI績效考核,讓員工分享公司改革發展成果,2020年公司在崗員工平均工資比“十二五”末增長約90%。
轉型發展,開拓新航線新方向
“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公司堅持前瞻思維、戰略先行,統籌內外部環境,緊抓機遇,不斷開拓新業務、挖掘新業態、打造新亮點,推動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齊抓共管、交相呼應,為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立梁架柱、謀篇布局。
創新經營模式,成功經受沖擊。2006年5月25日中石化儀長輸油管線全面開通,宣告南京港自1978年起近30年作為魯寧輸油管道轉長江原油運輸起點港的終結。公司創新經營思路,提議設立并推動揚州化工園的建設和發展,大規模進行儲罐建設和工藝、碼頭改造,調整貨源結構,形成前港后園、前港后廠、前港后倉的“三前三后”經營模式,實現原油、成品油、液體化工的均衡發展,基本擺脫對原油單一貨種的依賴,打開了一片生存新天地,重現勃勃生機。
對外主動發力,拓寬發展空間。公司加大資本布局,先后設立控股子公司2家,參股子公司3家,全資子公司1家,多渠道參與股權投資,借力發展,向生產經營和資本運營“雙輪驅動”轉型。尤其是2016年,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通過發行股票收購南京港龍潭集裝箱有限公司股權,形成“集裝箱—油品液化”雙主業發展格局。目前公司各控、參股公司的經營效益良好,投資收益已成為公司利潤的重要組成部分。
持續戰略優化,助推高質量發展。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色發展之路,創塑原油、低溫乙烯、對二甲苯中轉服務品牌,打造長江流域規模大、效率高、配套強、服務好、體驗優的原油中轉港;全面推進儀征港區本地法人實體化改革,服務港產城融合發展,做優做強以儀征為中心的油品液化基地;加強與產業集群內企業的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周邊碼頭、儲罐資源,實現區域協同發展,提高港口輻射力;推進板塊資源縱向、橫向整合,做大油品液化板塊體量,切實擔當起油品液化板塊主力軍和排頭兵使命,提高行業影響力。
科技引領,助力實現安全高效
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蘊藏巨大潛能,是公司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就掌握了撬動發展全局的有力杠桿。公司堅持依靠科技創新這個動力引擎,闖出了發展新路子。
科技興安,推進公司平安港建設。試點實施交通強國江蘇樣板工程,建成集生產調度、安全監管、商務運營、綠色環保等功能于一體的南京港油氣化工碼頭智慧管控平臺(1.0版),提升本質安全;推進消防工藝自動化項目, 檢測將發生和已發生的災情,并進行滅火操作, 提高公司的預防火災能力;建立DCS、SIS、GDS系統,建設人員車輛定位系統、電子巡更系統、一卡通系統、智能卡口管理系統、能耗監測、環境監測等系統,全面感知港口作業全過程、安全預警、環保監測等實時數據,保障公司生產作業自動、高效、安全運轉。
數字賦能,推進公司智慧港建設。建立液體散貨科技創新分中心,打造科技創新室及安全專家室兩個平臺,項目化推進解決制約港口作業工藝、效率、環保的技術瓶頸問題;推進一卡式無人定量裝車(裝船)系統,減少現場人工成本并提高作業效率;推進工藝流程自動化系統,實現電動閥門的遠程控制、管線作業參數的連鎖報警、中控室對碼頭前沿操作的查缺補漏,提高碼頭日常作業效率;建設劃江作業數字孿生系統,實現關鍵水域交通流全面掌握,指導船舶靠離泊安全高效作業。
生態先行,綠色港口初現雛形
“生態似水,發展如舟。”公司堅持綠色發展底色,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強化硬件“綠色化”升級,深耕港區綜合治理,讓“綠色”融入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
理念轉變,構建綠色生產方式。轉變發展理念,力行堅持規劃先行、堅持科技賦能、堅持系統管理、堅持履行社會責任“四個堅持”,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應用于生產過程中,做到污染全防治、過程全控制、排放全監測、降碳全方位的“四全管理”,避免走上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采用化工管道直輸“不落地”方式,不進罐或少進罐,降低能源消耗和廢氣排放。
硬件升級,油氣廢水治理脫胎換骨。投資1000萬元,建設兩套碼頭油氣回收裝置;投資2190萬元,設計改造雨污水收集處理綜合利用系統,全面完成港區雨水、污水納管接入市政管網;率先建設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處理系統,新增芬頓氧化和生化處理工藝,滿足船舶生活污水和公司自身生產廢水、生活污水處置需求。目前公司廠界VOCs監測平均數值、有組織廢氣排放濃度、雨水排放濃度和污水排放濃度分別僅為標準的8%、15%、20%和納管標準的50%,是揚州首家省“四星級綠色港口”單位。
綜合治理,港容港貌煥然一新。投資約900萬元完成港區道路和老舊房屋改造出新,充分挖掘公司綠化資源優勢及建筑特點,因地制宜、精心設計,打造外在美和內在美相結合的美麗港口,爭當省港口集團園林式港口建設示范點。
初心如磐,實干扛起責任擔當
企之大者,為國為民。企業發展的高度,不僅體現在企業實力與規模上,更體現在對社會責任的踐行上。作為國有企業,公司始終秉承大局觀念,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擔當,勇挑重擔,為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展扶貧專項活動,對口陜西省吳堡縣,積極參與愛心認購,助力精準扶貧;聯合武漢市殘聯開展助殘活動,獲贈錦旗“關愛弱勢群體 真情服務社會”;定期去養老院慰問孤寡老年人,獲得儀征真州敬老院贈送錦旗“關愛老人 奉獻愛心”;積極參加揚州化工園區慈善一日捐,不斷用行動履行社會責任。
關鍵時刻“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司開啟綠色通道保障湖北重要物資的中轉運輸,筑起“銅墻鐵壁”外防疫情輸入,獲得江蘇省港口集團2020年度“抗擊新冠肺炎先進集體”稱號。2021年,面對寧揚兩地、水陸兩向的疫情“夾擊”,公司果斷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實現零感染、零疑似、零擴散。
撫今追昔,繼往開來。當前,公司發展藍圖已繪就,“路線圖”“時間表”已明確,新一輪改革創新已進入密集“施工期”。公司將從一而終、一以貫之,通過一體化、本地化、智慧化賦能發展,匯聚起磅礴動能,推動公司朝著長江原油樞紐港、液體化工保障港、成品油集散港、省港口一體化整合平臺“三港一平臺”的發展目標前進,闖出壯闊新天地,書寫現代化港口建設新篇章。
圖/文來源新華日報、江蘇省港口集團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